• 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人民观点)

    提高底线思维能力,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凡事从最坏处着眼、向最好目标努力,打有准备、有把握之仗,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

    底线思维是唯物辩证法的体现,是“有守”和“有为”的有机统一。守住底线并不是要消极守成、不敢作为,而是要迎难而上、攻坚克难

    眼下,各地秋粮陆续开始收获,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时指出:“要始终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摆在首位,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平时产得出、供得足,极端情况下顶得上、靠得住。”端牢14亿多中国人的饭碗,让群众“菜篮子”“米袋子”“果盘子”越来越充实,正是树立底线思维的生动案例。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经受住了来自政治、经济、意识形态、自然界等方面的风险挑战考验。前进道路上的伟大斗争具有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底线思维能力,是客观地设定最低目标,立足最低点争取最大期望值的能力。提高底线思维能力,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凡事从最坏处着眼、向最好目标努力,打有准备、有把握之仗,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

    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维护政治安全,强调“把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特别是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放在第一位”;建设生态文明,要求“坚决守住生态保护红线”;做好金融工作,要求“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坚持底线思维、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立意高远,内涵丰富,思想深刻。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坚定战略自信、保持必胜信念,又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对各种风险挑战做到胸中有数,见微知著,抓早抓小,我们才能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和挑战,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

    “明者防祸于未萌,智者图患于将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各种风险我们都要防控,但重点要防控那些可能迟滞或中断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的全局性风险,这是我一直强调底线思维的根本含义。”当前,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面对来自各方面的风险挑战,如果防范不及、应对不力,就会传导、叠加、演变、升级,使小的矛盾风险挑战发展成大的矛盾风险挑战。只有坚持底线思维,把形势想得更复杂一点,把挑战看得更严峻一些,做好应对最坏局面的思想准备,我们面对纷繁复杂局面时,才能有“不畏浮云遮望眼”的清醒头脑,有“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战略定力,有“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进取精神。

    底线思维是唯物辩证法的体现,是“有守”和“有为”的有机统一。守住底线并不是要消极守成、不敢作为,而是要迎难而上、攻坚克难。这意味着必须强化风险意识,常观大势、常思大局,科学预见形势发展走势和隐藏其中的风险挑战,同时做好应对预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是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的政治职责,要坚持守土有责、守土尽责,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工作做实做细做好。同时也要看到,彩虹和风雨共生,机遇和挑战并存,这是亘古不变的辩证法则。危和机总是同生并存的,克服了危即是机。各级领导干部要提高风险化解能力,对各种风险挑战做到分类施策、果断出手,及时阻断不同领域风险的转化通道,有效掌控局势、化解危机,打好化险为夷、转危为机的战略主动战。

    木桶有短板就装不满水,但木桶底板有洞就根本装不了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防控和化解各种重大风险,就是加固底板。”新征程上,我们不仅要善于补齐短板更要注重加固底板,鼓起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艰难险阻,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注入不竭力量。

    (本系列评论到此结束)

    《 人民日报 》( 2023年09月25日 05 版)

    [详细]
  • 善于运用辩证思维谋划经济社会发展(人民观点)

    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一项重要任务就在于掌握贯穿其中的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不断增强辩证思维能力

    坚持唯物辩证的思想方法,努力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自己的看家本领,对于做好领导工作至关重要

    浙江安吉余村,村口一块镌刻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石碑,映着蓝天白云,十分醒目。从“卖石头”到“卖风景”再到“挣碳汇”,这个小村庄的美丽蝶变,是践行“两山”理念的具体体现,也是辩证思维的深刻彰显。

    辩证唯物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善于运用辩证思维谋划经济社会发展”。辩证思维能力,就是承认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善于抓住关键、找准重点、洞察事物发展规律的能力。提高辩证思维能力,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察事物、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矛盾双方对立统一过程中把握事物发展规律,克服极端化、片面化。

    矛盾是事物联系的实质内容和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对立统一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人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从根本上说就是不断认识矛盾、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今天,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不断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更加自觉地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更好在实际工作中把握现象和本质、形式和内容、原因和结果、偶然和必然、可能和现实、内因和外因、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增强辩证思维能力,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好。

    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光辉典范。深入学习“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危机并存、危中有机、危可转机”等重要论述,学会科学把握事物之间及内部的辩证统一关系;深入学习“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为全球发展提供强劲动能,也带来一些新情况新挑战,需要认真面对”“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等重要论述,学会坚持运用“两点论”,一分为二看问题;深入学习“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党风问题关系执政党的生死存亡”等重要论述,学会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明确工作重点、把握关键环节;深入学习“脱贫攻坚必须在精准上出实招下实功见实效”、双碳工作“不搞齐步走、‘一刀切’”等重要论述,学会坚持运用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原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一项重要任务就在于掌握贯穿其中的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不断增强辩证思维能力。

    事必有法,然后可成。我们的事业越是向纵深发展,就越要不断增强辩证思维能力。我们党在一个有着14亿多人口的大国长期执政,面对着十分复杂的国内外环境,肩负着繁重的执政使命,一刻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刻不能没有正确思想指引。学会辩证地分析和比较从局部到全局、从眼前到长远的发展形势,学会辩证地认识和比较国内外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趋势,学会辩证地思考和比较历史的和现实的发展经验,善于把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工作放到局部与全局、眼前与长远、国内与国外、历史与现实的大形势、大趋势和历史经验之中去考虑、去研究,才能作出正确谋断和决策。

    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坚持唯物辩证的思想方法,努力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自己的看家本领,对于做好领导工作至关重要。不论是滚石上山推进创新还是顺势而为促进改革,不论是正确看待新发展阶段的新机遇新挑战还是正确理解和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都需要从唯物辩证法中汲取智慧,善于从纷繁复杂的矛盾中把握规律,提高驾驭复杂局面、处理复杂问题的本领,不断积累经验、增长才干。学习和运用唯物辩证法,也有助于反对主观主义、形式主义、机械主义、教条主义、经验主义等形而上学的思维方法。把思想方法搞对头,看清形势、适应趋势,发挥优势、破解瓶颈,统筹兼顾、协调联动,才能确保认识问题站得高、分析问题看得深、开展工作把得准。

    学哲学、用哲学,是我们党的一个好传统。几十年前,延安窑洞里诞生的《实践论》《矛盾论》等著作,引导中国革命航船不断乘风破浪前进。在瞻仰延安革命圣地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延安革命旧址见证了我们党在延安时期领导中国革命、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光辉历程,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胸中有丘壑,凿石堆山河。学习掌握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不断增强辩证思维能力,我们一定能统筹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朝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 人民日报 》( 2023年09月11日 05 版)

    [详细]
  • 增强创新意识 培养创新思维(人民观点)

    提高创新思维能力,就是要有敢为人先的锐气,打破迷信经验、迷信本本的惯性思维,以满腔热忱对待一切新生事物,敢于说前人没有说过的新话,敢于干前人没有干过的事情,以思想认识的新飞跃打开工作的新局面

    坚持创新思维,跟着问题走、奔着问题去,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才能在把握规律的基础上实现变革创新,不断推动事业向前发展

    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先照后证”改革等推广开来,制度创新激发发展活力;仰望寰宇有“嫦娥”奔月、“天问”落火,逐梦海疆有“深海勇士”号、“奋斗者”号深潜,科技创新拓宽认知边界;敦煌研究院通过数字孪生技术还原洞窟壁画、让文物“重现”,三星堆博物馆运用增强现实、混合现实技术为游客提供沉浸式体验,文化创新增强文化自信……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各方面创新层出不穷,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澎湃动能。

    纵观人类发展历史,创新始终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重要力量,也始终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不创新不行,创新慢了也不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增强创新意识、培养创新思维,展示锐意创新的勇气、敢为人先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创新思维能力,就是破除迷信、超越陈规,善于因时制宜、知难而进、开拓创新的能力。提高创新思维能力,就是要有敢为人先的锐气,打破迷信经验、迷信本本的惯性思维,以满腔热忱对待一切新生事物,敢于说前人没有说过的新话,敢于干前人没有干过的事情,以思想认识的新飞跃打开工作的新局面。

    创新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发展越来越依赖于理论、制度、科技、文化等领域的创新,国际竞争新优势也越来越体现在创新能力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勇于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各方面创新,通过革故鼎新不断开辟未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探索性事业,还有许多未知领域,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去大胆探索,通过改革创新来推动事业发展,决不能刻舟求剑、守株待兔。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我们必须提高创新思维能力,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着眼于解决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积极识变应变求变,大力推进改革创新,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充分激发全社会创造活力。

    问题是创新的起点,也是创新的动力源。社会总是在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总是层出不穷的,其中有一些可以凭老经验、用老办法来应对和解决,同时也有不少是老经验、老办法不能应对和解决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创新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增强问题意识,聚焦实践遇到的新问题、改革发展稳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国际变局中的重大问题、党的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不断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改革攻坚要有正确方法,坚持创新思维,跟着问题走、奔着问题去,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才能在把握规律的基础上实现变革创新,不断推动事业向前发展。

    没有创新思维,就难以有创新的行动和实践。只有不断提高创新思维能力,让创新成为一种习惯和本能,我们才可能以求新求变的活力冲破守成的暮气,闯出一片新的天地。要求黑龙江“构筑我国向北开放新高地”,叮嘱四川“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要求江苏“不断创新吸引外资、扩大开放的新方式新举措”,推动内蒙古“积极探索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新路径”……习近平总书记在各地考察时,对各地提出的要求、期望,正需要以深化改革创新来落实。对党员干部而言,要把创新思维转化为创新能力,敞开思想谋划新思路、放开手脚追求新突破,努力想新办法、找新出路,创造新经验、开创新局面,不断实现新时代新征程的目标任务。

    中华文明是革故鼎新、辉光日新的文明,静水深流与波澜壮阔交织;中华民族始终以“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精神不断创造自己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不断提高创新思维能力,保持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进取精神,涵养不惧新挑战、勇于接受新事物的无畏品格,大胆闯、大胆试,我们定能不断谱写“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的更辉煌篇章。

    《 人民日报 》( 2023年09月18日 05 版)

    [详细]
  • 把功夫下在解决实际问题上(金台潮声)

    “第一批主题教育已经告一段落,要抓好继续整改和建章立制工作,把主题教育探索的好经验好做法转化为长效机制。”“第二批主题教育已经启动,各地要坚持科学谋划、统筹安排、分类指导,确保取得实效。”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对开展主题教育提出明确要求,强调要注重抓好第一批、第二批主题教育的衔接联动,落实好党中央提出的目标要求和各项重点措施。

    聚焦实际问题抓落实,广大党员、干部在主题教育从第一批转入第二批的接力中,上下联动、聚合众力,破解难题。第二批主题教育涉及的单位和人员同群众的联系更直接,群众期待解决的问题更具体,尤其需要充分借鉴第一批主题教育成功经验,把功夫下在解决实际问题上。

    找准问题症结,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前提。广大党员、干部在主题教育中用好“深、实、细、准、效”五字诀深入调研,从解决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入手,在就业、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民生领域办了不少好事实事。在第二批主题教育中也要一以贯之,扑下身子、沉到一线,深入农村、社区、企业、医院、学校、“两新”组织等基层单位,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通过深入调研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把对策提实,真正把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

    问题一旦确定,就要紧盯难题、边查边改,努力将“问题清单”转化为“成效清单”。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通过积极探索开展“民呼我为”“接诉即办”等机制,让群众反映的问题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广大党员、干部要继续发扬求真务实的作风,多在实效上用功、少在形式上费劲,以钉钉子精神一件一件抓落实,一项一项求成效,从“解剖一个问题”,到“解决一类问题”,解决民生领域的突出问题,推动主题教育取得扎实成效。

    制度是管根本、管长远的。主题教育中,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坚持“当下改”与“长久立”相结合,注重从源头上解决问题,通过建章立制补齐短板。深化整治“文山会海”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湖南明确“开展‘四不两直’检查和随机抽查的时间不得少于50%”等硬性规定;破解充电基础设施进居住社区难的问题,贵州印发推进居住社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分步分类推进工作;针对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通报青海6名领导干部严重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等问题,青海修订完善省委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清单……聚焦典型案例,查摆分析、建章立制,不仅能够防止问题反弹,也实现了通过“解剖一个问题”推动“解决一类问题”。

    开展第二批主题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当牢记初心使命、践行根本宗旨,在深入群众、贴近群众、服务群众中,实打实研究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办法和政策举措,做到解决真问题、真解决问题,让人民群众真切感受到主题教育带来的新变化新面貌。

    《 人民日报 》( 2023年09月26日 18 版)

    [详细]
关于我们| 郑重声明| 网站地图
??? 版权所有:即时比分  主办单位:即时比分办公厅
地址:沈阳市皇姑区北陵大街45-9号  邮编:110032 辽公网安备 21010502000372号
网站标识码:2100000037  ICP备案序号:辽ICP备05023109号  联系邮箱:mhwz@yaoyejob.com
??
微信公众号

政务微博